李瑞荣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妈祖与道教为交流平台,促进两岸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建议》(第2025016号)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妈祖信仰与道教文化在两岸民间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是连接两岸同胞情感的重要精神纽带。该提案从打造交流平台、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扩大参与主体、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两岸媒体合作五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对我区做好两岸交流融合发展工作很有帮助和启发。现结合当前职能,介绍我区在两岸交流融合发展上已开展的工作及成效。
一、加强文化交流活动举办
近年来,我区积极搭建妈祖与道教文化交流平台,组织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2023年举行妈祖文化节、妈祖巡安活动;2024年举办莆台母娘信俗文化暨海峡道教学院台湾大学生暑期研学体验交流活动,在福莆仙东岳观召开“七夕乞巧鹊为桥,架起两岸亲上亲”——2024年莆台母娘信俗文化交流研讨活动;2025年举办“莆台一家亲 团圆过大年”在莆台胞迎新春联谊活动、“魅力江口、东岳闹春”为主题的元宵晚会。这些活动不仅展示了妈祖与道教文化的独特魅力,也为两岸同胞提供了相互交流、增进了解的机会。通过文化交流,进一步加深了两岸同胞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提高两岸青年群体参与度
2024年邀请在莆台商、台青、台胞代表参加“莆阳赏秋•白塘月色”涵江区2024年文旅消费季活动,在涵台青在启动仪式文艺表演中真情献唱《花好月圆》;邀请在莆台湾青年参加“青衿华裳•两岸同梦”萝苜田汉服中秋游园会活动。2025年华侨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影像创作实践团17名台港澳侨青年学子到陈桥村开展田野调查,通过沉浸式文化体验,两岸青年共寻民族根脉、同绘乡村振兴蓝图;举办闽台文化交流活动,以“情系母娘 青春同行”为主题,开展包括闽台母娘文化青年笔会、闽台母娘文化青年研学营等,让闽台青年在轻松的氛围中接受中华文化滋养,不断增进对彼此的了解与认同。
三、推动宗教界交流合作
文物保护单位东岳观、莲峰宫、世惠祠、顺济庙等妈祖宫庙每年举办“妈祖三献礼”等大型祭祀庆祝系列活动,以妈祖文化为纽带,进一步促进两岸同胞对同根同源文化共同体的认同,持续增进同胞心灵契合。此外,与150多家台湾妈祖宫庙开展文化交流活动10余次,吸引大量台湾香客参加,持续加强交流互动、学习互鉴,不断推动两岸妈祖文化传播和发展。
四、强化妈祖文化遗产保护
发掘、整理和保护妈祖文化资源,积极开发具有妈祖文化特征的错金银、延宁宫妈祖蔗塔、霞徐春景斋菜、卢埕李氏斋菜、纸扎、方糕、妈祖筵席等民间技艺项目,申报国家、省、市、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同时向上申请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的专项补助资金每人每年6000元,促进了妈祖文化的传承和弘扬,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顺利开展,着力打造妈祖特色文化。
五、开展涉台文物保护
近年来,我区高度重视涉台文物资源普查工作,已列入福建省涉台文物名录13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市县级8处、未定级1处。将涉台文物巡查纳入村居“网格化”管理范畴,对涉台文物实施严格的监督管理,同时组建6支涵江区文保协会志愿者服务队,加强对涉台文物的安全巡查。通过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书画笔会等大力宣传我区涉台文物保护成果,提高公众对涉台文物保护的关注度和认同感,引导他们自觉保护好涉台文物。积极向上争取涉台文物维修专项经费,2023年申请下达省级文物保护专项资金40万元,用于延宁宫、福海堂日常保养维护工程,均已完工验收;申请2024年省级文物保护专项资金20万,将用于涵江江氏民居抢险加固工程,修复因台风受灾的屋面及墙体。
我区将在继续举办传统交流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交流领域和形式,同时加大对妈祖与道教文化交流合作的支持力度,鼓励和引导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两岸文化交流融合发展中来。希望您能继续关注和支持我们的工作,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领导署名:陈美娟
联 系 人:方芳
联系电话:3563205
莆田市涵江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
2025年7月18日
(此件主动公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