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鼠可传播多种疾病,如鼠疫、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但通过鼠蚤传播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即鼠型斑疹伤寒(Murine typhus),可能就比较陌生了。鼠型斑疹伤寒又称地方性斑疹伤寒(Endemic typhus),是由莫氏立克次体(Rickettsia mooseri)即斑疹伤寒立克次体(Rickettisa typhi)所引起的人兽共患病。多发生于夏秋季节,呈散发性。
本病的传染源主要是啮齿动物,特别是家栖鼠中的褐家鼠和黄胸鼠,以鼠→鼠蚤→鼠的循环形成在鼠间传播。
人的感染主要通过鼠、蚤为传播媒介,鼠蚤通过吸吮病鼠血而致感染。当鼠蚤叮咬人时,病原体经抓伤破损的皮肤侵入人体。少数经呼吸道或眼结膜等感染人。猫、犬、螨、蜱等动物亦可带本病原体,而成为传病媒介的可能。
人群对鼠型斑疹伤寒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
本病的潜伏期7-14天,多表现为发热和皮疹。皮疹多于第4-5天开始出现,由躯干遍及全身,但面部无皮疹。
如何做好预防呢?
做好灭鼠、灭蚤工作:鼠类经常侵扰的粮食仓库、简陋住所、工棚、矿井等,应作为灭鼠的重点区域,灭鼠的同时还要灭蚤,搞好环境卫生,消除鼠蚤等滋生条件。
对患者尽早隔离治疗:人与人之间传播可能性较小,但潜伏期、恢复期有可能成为传染源,因此对患者进行早期诊断,隔离、治疗是控制传染的有效措施。
野外作业工地及露营地区应做好预防措施。
如有暴发流行或在一般流行区,所从事职业经常接触到污染环境的人员、及从事病原研究的人员,应进行疫苗免疫接种。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