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食品安全抽样检验工作规范〉的通知》等规定,现将我局近期开展全区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相关信息公布如下:
本次公布的食品监督抽检包括饼干餐饮食品、蛋制品、调味品、豆制品、糕点、罐头、酒类、粮食加工品、肉制品、乳制品、食用农产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蔬菜制品、水果制品、速冻食品、糖果制品、饮料、婴幼儿配方食品等15大类食品共326批次,其中合格313批次,不合格13批次,合格率为96.01%,不合格项目为倍硫磷、吡唑醚菌酯、甲氧苄啶、多西环素、噻虫嗪、大肠菌群、铅。样品信息详见附件。
后续处理情况:不合格食品抽检信息已移送市局执法支队,依法立案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并加强对不合格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监督检查,督促生产经营者履行法定义务,防控食品安全风险。
不合格项目的小知识
一、倍硫磷
倍硫磷是一种有机磷神经毒剂,对害虫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对蚜虫等有较好的防效。然而,少量的残留虽然不会引起人体急性中毒,但长期食用倍硫磷超标的食品,对人体健康可能产生一定影响。倍硫磷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种植户为快速控制虫害,加大用药量或未遵守采摘间隔期规定,导致上市销售的产品中倍硫磷残留量超标。
二、吡唑醚菌酯
吡唑醚菌酯作为一种新型广谱杀菌剂,被用于水果、蔬菜等农产品的种植过程中,以防治病害。在种植过程中使用了过量的吡唑醚菌酯,或者没有遵守采摘间隔期规定,导致上市销售的产品中吡唑醚菌酯残留量超标。
三、甲氧苄啶
甲氧苄啶是合成抗菌药和磺胺增效药,具有抗菌广谱、性质稳定等特点。长期食用甲氧苄啶超标的食品,可能会引起恶心、呕吐等症状。甲氧苄啶残留量超标可能。是在养殖过程中为快速控制疫病,违规加大用药量或不遵守休药期规定,致使上市销售产品中的药物残留量超标。
四、多西环素
多西环素是一种四环素类药物,一般用于治疗衣原体、支原体感染。长期大量摄入多西环素残留超标的食品,可能在人体内蓄积,引起胃肠道症状、皮疹、嗜睡、口腔炎症、肝肾受损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41种兽药最大残留限量》(GB 31650.1—2022)中规定,家禽的蛋中多西环素最大残留限量为 10µg/kg。鸡蛋中多西环素超标,原因可能是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为快速控制疫病,违规加大用药量或未遵守药物间隔期规定。
五、噻虫嗪
噻虫嗪是一种全新结构的第二代烟碱类高效低毒杀虫剂,用于叶面喷雾及土壤灌根处理,其施药后迅速被内吸,并传导到植株各部位,对刺吸式害虫如蚜虫、飞虱、叶蝉、粉虱等有良好的防效。噻虫嗪属于低毒农药,一般不会引起中毒事故。
六、大肠菌群
复用餐饮具中检出大肠菌群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餐饮具清洗、灭菌不彻底,导致复用餐饮具中大肠菌群超标;另一方面可能是餐饮具在保洁过程中受到人员、工具等生产设备的污染,导致复用餐饮具中大肠菌群超标,或者餐饮具存放的地方不干净,造成二次污染,导致复用餐饮具中大肠菌群超标。大肠菌群是国内外通用的食品污染常用指示菌之一。食品中检出大肠菌群,提示被致病菌(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致病性大肠杆菌)污染的可能性较大。如果使用大肠菌群严重超标的餐饮具进食,或食用大肠菌群超标的食品可能会有更大概率摄入一些肠道致病菌,引起肠道传染病或食物中毒。
七、铅
铅是常见重金属污染物,是一种能够在生物体内蓄积且排除缓慢的重金属污染物。铅超标的原因可能一是工业“三废”造成种植土壤污染,二是过量使用化肥。重金属在人体内能和蛋白质及各种酶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使它们失去活性,也可能在人体的某些器官中富集,如果超过人体所能耐受的限度,会造成人体急性中毒、亚急性中毒、慢性中毒等,对人体会造成危害,并可致癌。
特别提醒消费者,如购买到或在市场上发现公告所列的不合格食品,请拨打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12315进行投诉举报。
附件:涵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2024年食品抽检公示明细表(第二期)
莆田市涵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4年12月31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