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关闭
热门搜索:
关闭

关于涵江区2016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7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来源:本网 时间:2017-01-09 16:09
放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已收藏,点击取消收藏 点击收藏 点击收藏 | 打印 |

  2016年12月23日在涵江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上

  涵江区财政局局长  施晨峰

各位代表:

  我受区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涵江区2016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7年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6年预算执行情况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财税各部门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深化财政管理,创新融资方式,落实好积极财政政策,预算执行总体良好,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支撑。

  (一)2016年财政收支情况

  1.公共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据快报统计,2016年,全区公共财政总收入320100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03%,其中:地方级收入195000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03%。全区地方公共财政支出267221万元(含省、市专项及上年结转),增长1.8%。根据现行财政体制计算,2016年预计全区预算总财力为198350万元,当年收支平衡。

  区本级公共财政收入168700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06%,其中:地方级收入96700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10%。区本级地方公共财政支出249097万元,增长3.71%。2016年预计区本级预算总财力为183350万元,当年收支平衡。

  2.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政府性基金收入32600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9.69%,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29900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9.67%。当年政府性基金支出37992万元(含省、市专项及上年结转),增长45%。

  2016年的财政决算还在编制中,因上级结算等因素变动,上述数据会有所变动,待决算编成后再报请区人大常委会审批。

  (二)2016年预算执行和财税工作的主要特点

  1.攻坚克难,努力培育经济新增长点

  财税部门始终把壮大区域经济作为财政事业的重要内容来抓,一方面积极攻克不利因素应收尽收,一方面多渠道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大力发展社会经济。

  (1)财政收支平稳运行。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我区财政收入面临多年未遇的增收困境,收入增幅一度回落,面对严峻局面,我区财税各部门精心组织,科学谋划,攻坚克难,逐步稳定了收入形势。2016年公共财政收入32.01亿元,全区公共财政支出26.72亿元。

  (2)稳步提高融资能力。牵头制定并组织实施区级项目投融资方案,确保融资安全、高效,并引导银行金融机构加大对涵江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2016年通过企业发债、政策性银行及商业银行中长期贷款、PPP等方式筹集资金达80亿元以上;同时通过争取地方政府债券来调整优化债务期限和利率结构,降低融资成本,2016年共争取到置换债券资金49.15亿元,新增债券资金3.06亿元,有力地保障了政府性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

  (3)有效助力实体经济。适时因企因事施策,制定出台扶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在区中小企业担保公司设立了规模1个亿的工业企业应急保障周转金,作为市级应急保障周转金的有效补充,全年共为34家企业提供应急保障周转金15.55亿元;积极落实“营改增”政策,为企业减轻税收4000多万元,同时还拨付各类企业补助资金7233万元,并先后统筹资金17.6亿元支持华佳彩、新能源汽车、雪津啤酒等产业项目的引进和建设。

  2.锐意进取,积极推进财政管理改革

  财政部门作为管理资金的主要职能部门,通过改革制度、创新管理方法,重点梳理了腐败易滋生环节和部位,保障了资金安全。

  (1)深化预算改革。一是全面实行全口径预算,通过压缩支付时限、强化部门责任等手段,提升预算执行的均衡性和时效性,逐步推行地方中期财政规划管理,不断提高年初预算到位率;二是提前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加快预算批复和转移支付下达进度,杜绝各类虚假列支行为;三是推行预决算公开,增强预算透明度。

  (2)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一是严格按照省人大常委会批准的限额制定本地区地方政府债务限额意见,并在区人大常委会批准后实施;二是按照有关规定,将债券资金纳入预算管理;三是依法依规使用新增债券,在公益性资本支出、保障在建公益性项目后续融资等项目上发挥其积极作用。

  (3)其他管理改革同步深化。一是积极推进财政信息一体化建设,全面升级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确保全区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的267家单位经费正常支出;2016年系统共下达指标97亿元,直接支付率达99%。二是推进乡镇财政所标准化建设,强化乡镇财政监管职能,2016年共审核批复乡镇用款2.09亿元;并完善乡镇卫生院财政补偿机制,拨付10个乡镇卫生院财政补助资金1695万元。三是建设统一规范的非税收入票据管理信息化平台,2016年实行票据电子化管理改革单位数303个,核销票据69万份,累计收取非税收入1.02亿元。四是努力提高政府采购效率和质量,2016年成功采购货物共58次,总成交价2208万元,总节约率为8.71%。

  (4)深化财政监督。2016年,财政部门深入开展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专项治理工作,特别是对涉及“三公”的相关费用开支范围和标准进行了严格限定,全年“三公”经费支出507万元,下降30%;并将预算绩效管理贯穿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全过程,2016年共审核批复40个部门292个预算项目,预算绩效覆盖率达56%。

  3.为民谋利,确保民生投入稳定增长

  财政工作始终坚持做到关注民生,服务人民,尽力压缩一切不必要开支,确保各项民生政策落到实处。

  (1)重点倾斜城乡建设。2016年共投入资金80亿元,先后实施了疏港大道、南环城路、福厦铁路等重点道路项目建设,大力推进塘北片区、苍然后度、铺尾片区等老城区改造,做好拆迁补偿安置工作;且统筹了3325万元持续推动“幸福家园”、建制镇等基础设施建设;并投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1835万元,推进农村公益事业扩大试点。

  (2)重点倾斜公共民生。一是落实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建立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为我区中小学校1275个班级配备“班班通”设备,并继续实施改薄、校安、扩容等中小学基础建设工程,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二是加大文化事业投入,实施“村村响”、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补充更新等工程,积极开展文化体育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三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政府每年人均补助45元用于增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每年人均补助420元为全体居民免费提供包括建立健康档案等服务,解决城乡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全面推进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并认真做好计生国家优质服务区等各项工作;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做好社会救助和抚恤安置,提升养老服务水平。

  (3)重点倾斜基层三农。2016年共统筹安排各类支农资金1.01亿元。财政惠民补贴资金全部纳入“一卡通”发放范围,全面推行农业“三项补贴”政策改革(即农作物良种补贴、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三项补贴”合并),政策目标调整为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加大精准扶贫力度,成立扶贫开发有限公司,切实做好造福工程扶贫搬迁、扶贫小额信贷、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及不断完善14个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及万里安全生态水系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在成绩取得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财政运行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财力增速减缓与支出刚性增长矛盾突出,推进财税体制改革还需形成合力;政府举债方式受限,迫切需要转变理念和方式,拓宽融资渠道;预算执行约束力不够强,个别部门专项资金使用效益需要进一步提高等。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也恳请各位代表、委员一如既往地给予指导和支持。

  二、2017年预算草案

  2017年,我们既要积极应对新常态下,受经济发展速度变化、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等因素的影响,财政收入面临中低速增长带来的困难;更要充分把握国内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进一步坚定发展信心和改革决心,稳中求进,深化改革,提高财政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全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一)公共财政预算安排

  2017年,根据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全区公共财政收入预期为330000万元,增长3.1%。全区地方公共财政收入预期为183200万元,同比增长4.8%。按现行财政体制计算,全区总财力为177160万元,相应安排支出177160万元,当年收支平衡。

  区本级公共财政收入预期为174500万元,地方公共财政收入预期为91100万元,区本级总财力为163660万元,相应安排支出163660万元,当年收支平衡。

  区本级主要支出项目安排情况:农林水支出4078万元,同比增长3.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3463万元,同比增长5.1%。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24927万元,同比增长13.2%。教育支出62472万元,同比增长3.7%。科学技术支出3262万元,同比增长3.5%。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318万元,同比增长3.1%。节能环保支出390万元,同比增长46.6%。交通运输支出859万元,同比增长9.1%。应休未休及绩效等预留10000万元。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

  2017年,全区政府性基金收入预期为12530万元,下降61.56%;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安排为12530万元,当年收支平衡。

  (三)2017年财政工作重点

  1.依法加强收入征管,力保经济平稳发展

  发展才是硬道理,财政工作将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放松,把增加财政收入、促进经济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积极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是进一步加大收入目标考核力度。认真分解落实收入目标任务,不断完善目标管理考核机制,增强征收单位的责任意识,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局面。二是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导向作用。整合财政扶持企业经济政策,有效运用财政杠杆,继续完善以政府投资、贴息、补贴等多种形式为主体的财政政策体系,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并帮助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三是积极争取上级扶持力度。积极支持企业向上申报项目,努力向上争取各类项目发展资金,帮助其实现从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化,不断扩大影响,提高市场份额,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开辟新的财源税源增长点。四是科学调度财政资金。着力推进涵江港填海工程、雪津搬迁、中华映管、福联电子、新能源汽车等现有重点项目进程,促进建安房地产税收增长,夯实财政增收后劲。五是创新融资方式。做好工业园区产业基金和兴化湾陆域形成工程融资工作;做好经营性土地招拍挂及地方政府债券资金置换工作,重点支持我区重点项目建设。

  2.切实优化支出结构,有效保障民生支出

  一是围绕服务“三农”,落实好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继续落实好“三项补贴”、美丽乡村及成品油价改革财政补贴等惠农资金的拨付和管理,保证资金及时足额到位;继续大力支持农村道路、农村危桥、河道清淤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惠民工程,切实改善农民生产、生活、出行条件,让公共财政的阳光照耀到农村千家万户。二是加大对社会保障的投入,进一步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制度,保证退休、下岗职工困难生活保障金及失业保险金及时发放;继续做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就业资金发放工作,解决他们的实际生活困难。三是进一步完善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提高中小学和职业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水平,落实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金制度,巩固完善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继续实施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努力实现教育均等化目标。四是大力支持城市重点项目工程建设,创新工作思路,确保基础设施、拆迁项目等建设顺利推进,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使百姓充分享受发展成果。五是继续保工资、保运转,通过加强财政供给人员管理,规范津补贴管理制度,建立、完善工资统发制度,确保人员工资及时足额发放。

  3.深化财政改革,继续提升理财水平

  一是继续加强和完善部门预算管理,以规范财政预算指标管理系统为手段,进一步加强单位的预算指标管理,增强和维护部门预算执行的正确性和严肃性;继续倡导开展厉行节约,严控三公经费开支;加强项目支出管理,严格执行预算绩效管理。二是继续深化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积极推行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完善国库支付软件功能,强化代理银行责任,防止单位预算资金转移到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外,保证财政资金安全运行,简化操作程序,规范业务操作,进一步提高直接支付占比,发挥资金最大效益。三是完善乡财区管乡用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内部岗位责任制和内部稽核制度,使内部监督检查制度化、规范化,努力提高乡镇财政运行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益,确保改革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四是加强政府采购管理,优化各种采购方式的实施,充分发挥政府采购规模效益,加快完善科学合理的“管采分离、机构分设、政事分开、相互制约”的集中采购运行机制;研究开发网上采购互动平台系统,逐步实施网上政府采购,提高政府采购工作效率和透明度。

  4.加强财政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一是加强政府性投资项目和国有资产管理,严格执行政府投资项目评审监督办法,实行政府性投资项目全过程监管制度,及时对完工项目进行决算;推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统一管理办法,按照“注重节约、优化配置、提高效率、调剂余缺”的原则,盘活存量,整合资源,确保国有资产物尽其用,减少闲置浪费。二是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监督和专项资金管理,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检查,强化会计信息质量监管,进一步规范财经纪律;强化对社会保障资金、农业专项资金、项目专项资金等专项经费的管理,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三是进一步加强债务年度收支计划,防控财政金融风险,维护政府良好信誉。

  各位代表,面对严峻复杂的财政经济形势,财税各部门将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自觉接受人大的依法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加快改革步伐,创新调控方式,坚持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相协调,更多依靠市场力量,更多运用改革办法,推动经济平稳运行和提质增效,为把涵江建成宜居、宜业、宜商的现代化滨海产业新城而努力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