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3.63亿元,完成序时进度50.2%,可比增长10.7%,七县区第五。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8.85亿元,可比下降3.1%;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215.89亿元,可比增长8.2%;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08.90亿元,可比增长17.3%。三次产业结构为2.7:60.6:36.7。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 农业生产增幅放缓,渔业保持平稳增长。上半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16.25亿元,同比下降4.8%,增幅比一季度回落10.0个百分点,位居全市第七。主要特点:1、渔业持续做贡献。上半年渔业产值完成6.3亿元,同比增长4.3%,高于市均0.4个百分点,拉动农业总产值增长1.21个百分点。2、种植业较快增长。上半年种植业产值完成5.04亿元,比增1.8%,高于市均0.9个百分点,拉动农业总产值增长0.44个百分点。
(二) 工业生产加速恢复,多数行业保持增长。1-6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比增14.4%,增幅比一季度回落7.6个百分点,位居全市第四。主要特点:1、支柱产业支撑有力。1-6月,全区四大产业共实现总产值519.85亿元,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78.6%,增长18.2%,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74.6%。2、亿元企业贡献大。1-6月,全区产值超亿元企业132家,创产值615.67亿元,同比增长26.8%,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高达93.1%,对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增长贡献率121.5%。3、行业整体趋稳,九成以上行业保持增长。全区25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23个行业实现增长。其中,食品制造业(增长26.0%)、纺织服装、服饰业(增长42.8%)、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3.7%)等21个行业实现两位数增长。
(三) 建筑业增幅下滑明显。1-6月,全区58家资质建筑业企业实现产值83.15亿元,同比下降12.2%,增幅比一季度回落28.1个百分点,位居全市最后。
(四) 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投资增速较好。1-6月份,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8.7%,高于市均7个百分点,位居全市第二,排名比一季度上升一位。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62.9%,高于市均36.9个百分点,位居全市第二,排名比一季度上升一位。主要特点:1、工业投资保持高位增长。得益于福英泰二期、新能源基础设施、龙源萩芦白鹤江口技改工程项目3个项目支撑,上半年工业投资同比增长46.1%,比上年同期提高53.3个百分点,其中,上半年工业技改完成投资46.67亿元,同比增长28.0%,比上年同期提高2.4个百分点。2、基础设施保持较快投资增速。得益于新能源基础设施、PVC手套生产项目、国投城北工业园等高质量新项目支撑,上半年基础设施完成投资64.10亿元,同比增长26.9%。3、民间投资复苏明显。上半年民间投资完成投资同比增长0.7%,其中,二季度民间投资比增长59.6%,民间投资项目开工建设进度明显提速。4、房地产销售面积增长。1-6月商品房销售面积55.35万平方米,比增65.5%,高于市均16.7个百分点,位居全市第二,排名比一季度上升一位,对第三产业增加值贡献较明显。
(五) 消费品市场平稳增长。1-6月,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91.52亿元,同比增长8.1%,比一季度回落11.3个百分点,增幅位居全市第五。其中,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完成42.28亿元,同比增长7.2%,较一季度回落5.9个百分点,增幅位居全市第六。限上批发零售业销售额完成311.99亿元,增幅47.8%,位居全市第五。限上住宿餐饮业营业额完成2.21亿元,比增58.8%,位居全市第五。主要亮点:龙头批发企业带动明显。1-6月,点钢科技累计增速达1211.4%。
(六) 其他营利性服务业降幅收窄,民生相关行业恢复有力。1-5月,33家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0.1%。 其中,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3.3%,降幅比一季度收窄4.0个百分点。民生相关行业持续恢复,道路运输业营业收入增长63.7%,比去年同期提高83.0个百分点;规上居民服务业增长89.3%,比去年同期提高107个百分点;规上娱乐业增长283.7%,比去年同期提高336.0个百分点。
(七)实际利用外资下降明显。1-6月实际利用外资完成1.09亿元,同比下降80.5%,全市第六位,完成区下达任务50.7%。
(八)财政收入平稳增长,排位逐月回落。1-6月份,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22.23亿元,完成序时52.9%,增长11.5%,比一季度回落21.9个百分点,全市最后。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23亿万元,序时51.2%,增长8.1%,比一季度回落34.8个百分点,全市最后。财政收入增幅排名今年逐月回落,1-3月两项指标分别第五、第六;1-4月第六、第五;1-5月、1-6月分别位于全市最后。
二、存在问题
(一)农业增长压力大。1、畜牧业增速急剧下滑,生猪出栏数下降明显。受今年以来生猪市场价格持续回落,生猪养殖利润受挤压,生猪出栏数同比下降幅度较大。上半年生猪出栏41029头,同比下降41.3%,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43.9个百分点;家禽出栏107.9万只,同比增长1.4%,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7.1个百分点;肉类产量完成4882吨,同比下降30.3%。上半年,畜牧业产值完成3.17亿元,同比下降17.7%,全市最后,拉低农业总产值5.79个百分点。2、种植业拉动力回落。受年初气候影响,枇杷生产受到冻害,产量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明显。上半年种植业产值比增1.8%,虽拉动农业总产值增长0.44个百分点,但增幅和拉动点数分别比上年同期回落5.9个百分点和2.09个百分点。3、林业增速放缓。上半年林业产值完成4053万元,比增2.8%,低于市均5.3个百分点,全市最后。4、农业生产基础较薄弱。特色农业食用菌、中草药等产业规模小,产业特色不明显,且缺乏大中型现代农业产业项目示范带动;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仍然薄弱,土地流转难、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农业生产无法连片种植,农业经营方式粗放,抗风险抗自然灾害能力低,制约农业稳步增长。
(二)工业基础需进一步夯实。1、新增企业数少、带动力不足。截至6月底,全区规模以上本年新投产入库企业仅1家。2020年年报以及2021年月报共入库15家企业,1-6月累计完成产值5.4亿元,仅拉动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0.4个百分点。2、减、停产企业影响较大。截至目前,全区规模以上减、停产企业共55家,减停产面达19.2%,拉低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5.2个百分点。
(三)建筑业企业整体竞争力需提升。除去年基数高问题外,建筑业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资质低问题,小、微型企业共52家,三级资质企业共50家,分别占资质内建筑业数89.7%、86.2%。企业资质总体水平不高,信用排名靠后,核心竞争力较低,在参与大项目招投标中整体竞争力不足。
(四)限上商贸业后劲不足。1、退库企业拉低增幅。全区去年退库企业达41家,其中:零售企业24家,占全部退库企业61.5%,影响全区零售额4.36亿元,拉低全区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幅11.1个百分点。2、年报新增企业入库少。去年年报仅新增11家企业,比2019年年报入库企业少26家。3、限上电商企业数量少。全市限上电商企业共有583家,我区目前限上电商企业全区仅2家,仅占全市0.3%。4、零售额及增幅下降企业多。零售额下降企业51家(含退库),占全区贸易企业15.8%,影响零售额5.48亿元,影响全区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幅13.9%;增幅下降批零企业62家(含退库),占全区批零企业22.1%,影响销售额25.86亿元,拉低批零业销售额增幅12.2个百分点。5、重点大型批发企业出现负增长。原本带动力最强的3家批发企业,本月仅点刚继续保持强劲拉动力,其余2家当月均出现负增长。百威东南去年疫情后5-6月开始促销、基数大,6月当月销售额降幅达-32%,累计增幅回落至7.8%。集盛电子当月下降92%,累计降幅55%。6、汽车和住餐增幅双双回落。随着“全闽乐购·涵江行动”活动结束,汽车零售企业和住餐企业营业额增幅分别从一季度的50.6%、96.5%下滑至上半年的25.9%、58.8%。
(五)服务业规模小、发展层次低。受省市数据质量夯实、部分企业关闭退库等影响,今年全区停产歇业、注销企业多达17家,严重拉低全区增幅。同时,企业规模小、数量少,全区在报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33家,企业数仅占全市10.7%;企业规模整体偏小,1-5月只有一家企业营业收入过5千万,龙头企业较缺乏。部分行业仍处于空白状态,规上服务业共有38行业大类,我区目前库内仅13个行业大类,25个行业存在空白。
(六)固定资产投资后劲需进一步增强。1、库存告急。 项目方面:截至目前,全区5000万以上在库项目48个,剩余投资额154.19亿元;5000万以下项目141个,剩余投资18亿。房地产方面:1-6月新项目入库3个,目前在报房地产投资项目仅8个,结余投资额仅35.93亿。全区固投总库存量仅208.12亿。2、5000万以上项目投资过度依赖大项目。1-6月我区5000万以上在库项目有48个,剩余投资额154.19亿元,占全区剩余投资额89.5%,且集中在新能源基础设施、国投城北工业园两个项目上,两个项目剩余投资合计79.85亿,占全区剩余投资额46.4%。3、亿元以上项目新增趋势减缓。平原片区5000万以下项目新增项目偏少,今年新增5000万以下项目较上年同期少27个。4、5000万以下项目分布严重失衡。5000万以下项目141个,剩余投资18亿,主要集中在山区,山区94个,剩余投资14.5亿;平原片区乡镇仅47个,剩余投资3.5亿,城乡分布比例失调。5、建安投资增速下降。1-6月完成123.3亿元,比增10.5%,低于市均18.8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以来,每个月排名都在七县区第五。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提升农业发展水平。加强监测预警,重点跟踪种植业、畜牧业、林业统计情况,确保应统尽统;加大生猪稳产保供政策扶持力度,在信贷资金、用地审批、环保验收等方面予以帮扶,持续恢复生猪产能;全力抓好夏秋季农业生产,特别是秋粮作物稳面积稳产量工作,为全年农业发展奠定基础;加大土地流转力度,推进土地集中连片种植和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规模化程度;加快实施特色产业提升行动,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推进农产品产地加工、线上电商直播销售、农业康养产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着力抓好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和综合生产能力。
(二)稳住工业基本盘,加大培育扶持力度。一是开展跟踪监测和服务工作。继续深入企业,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日常跟踪监测和预警预报工作,特别要重点跟踪产值下降明显的企业,及时为企业排忧解难。二是抓政策扶持和要素保障。认真落实相关政策,建立健全企业减负机制,切实帮助企业降低税费负担、物流成本、交易成本等,为企业发展壮大营造宽松环境。着力服务好重点企业,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强化企业用工等要素保障,稳住工业基本盘。
(三)加大建筑企业招引和培育力度。坚持外部引进和内部培育两手抓,不断优化产业结构。重点引进资质好企业,在土地、金融、税收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吸引更多资质企业在我区注册落户。抓好现有资质企业培育工作,出台相应的扶持措施,扶持建筑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
(四)加快三产发展步伐。一是加大三产企业服务力度。加大与辖区内三产有关企业沟通联系和服务力度,定期走访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尽力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不断提升营商环境,培育壮大三产市场主体。二是提振消费信心,进一步促进消费。扩大零售、餐饮企业补贴促销范围,助力更多企业扩流增量。从增强消费能力、丰富消费方式、保护消费者权益等方面着手,全面提振消费信心。三是加快扶持电商企业发展。引导商户把传统门店销售与网上下单相结合,拓展新销售渠道。扶持培育电商龙头企业,鼓励电商企业创建自主品牌,加入网络直播行列,以线上线下融合新业态新模式作为经济转型突破口,推动企业发展壮大,带动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加大扶持引导力度,完善各项基础设施配套,并在市场拓展、品牌推介、融资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五)加大企业新增入库力度。强化部门协作,重点围绕工业、贸易、服务业等,深入一线了解行业实际运营情况,排查梳理出拟培育入库企业名单,并动态跟踪企业经营发展情况,对达到限上入库标准的企业及时动员组织申报入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