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关闭
热门搜索:
关闭

《福建省推进城市老旧小区整治提升的实施意见》的政策解读

来源: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时间:2019-06-11 15:48
放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已收藏,点击取消收藏 点击收藏 点击收藏 | 打印 |

现就《福建省推进城市老旧小区整治提升的实施意见》的有关政策解读如下:

一、出台背景

城市(含县城,下同)老旧小区整治提升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民生工程。

二、制定思路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3部委《关于做好2019年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通知》(建办城函﹝2019﹞243号)要求,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进一步做好我省老旧小区整治工作,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有效改善人居环境,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三、主要内容

福建省推进城市老小区整治提升的实施意见》共大点,分别是(一)总体要求;(二)整治原则;(三)整治范围;(四)整治内容;(组织实施;(保障措施

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省委十届八次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为民惠民为出发点,尽力而行、量力而为,按照“先民生后提升、先地下后地上、先功能后景观”的原则,优先补齐功能短板,重点解决老旧小区安全隐患多、建筑物破损、设施不全或破损严重、环境条件差及管理服务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以微改造见大成效。运用“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理念和方法,调动居民群众和相关单位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共同创造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

2、工作目标。从2019年起,用3-5年时间,基本实现老旧小区“补齐设施短板、提升环境品质、完善社区治理、增进多方融合”的总体目标。各市、县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老小区整治提升规划和年度计划,持续推进开展老旧小区整治提升工作。

整治原则

1、坚持共同缔造,突出合力推进。充分调动居民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居民参与老旧小区整治提升全过程,汇聚民众智慧,科学制定整治方案,传承延续小区历史文化特色,形成政府统筹组织、社区具体实施、居民全程参与的工作局面,实现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

2、坚持把握重点,优先补齐短板。老旧小区整治提升不仅注重改造老旧小区的“表面”,更看重“里子”。广泛征求小区居民意愿,了解居民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以补齐功能短板为切入点,重点解决供水、排水、供气、供电、停车等需求,杜绝大拆大建,实施精细化的微改造

3、坚持集散为整,改“小院”变“大院”。将片区内有共同改造需求,独栋、零星、分散的楼房和老旧小区进行归并整合,统一设计、同步改造,形成组团、成片式的物业化管理规模,数造完成后进行统一的物业管理,实现老旧小区整治居度的整体提升。

4、坚持共治共管,强化长效管理.创新社区治理管理模式,选择符合小区实际和居民意愿的管理方式,探索建立健全一次改造、长期保持的管理机制,保障老旧小区整治提升成果,使老旧小区长效管理向专业化、精细化方向发展。

整治范围

建成时间较长、配套设施老化或损毁严重、环境脏乱差影响居民日常生活的小区;建成使用不长,但配套设施不全、功能仍存在不足,社区治理体系不完善的小区。重点应为城市、县城(城关镇)建成于2000年1月1日以前、公共设施落后影响居民基本生活、居民改造意愿强烈的住宅小区。具体标准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已纳入城镇棚户区改造计划、拟通过拆除新建(改建、扩建、翻建)实施改造的棚户区(居民住房),以及以居民自建住房为主的区域和城中村等,不列入老旧小区整治范畴

整治内容

城市老旧小区整治提升内容包括违建拆除、基础设施更新或改造、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环境整治提升、房屋维修改造、消防设施等。

1、应当整治内容

1违建拆除

依法清理拆除老旧小区内侵占地面公共空间的违章建设,清除消防通道上的障碍物,保障消防通道畅通

2基础设施改造

①管网畅通。梳理小区内地下地上、楼外的雨污水、供气管网,实施雨污分流改造,与小区雨污管网接驳的市政管网,同步实施雨污分流改造。更换破损窨井盖,清淤、改造化对供水、供电管线未实施“一户一表”改造或燃气市政配套未到位的老旧住宅小区,实施同步提升改造

②管线规整。梳理小区内弱电管线,规整原有乱拉乱接明线,拆除无用缆线,走线尽量隐蔽,对新增广电、电信、移动、联通等通信线路实行统一设计、统一走管,集中设置室外、楼道内光纤分配箱,杜绝反复开挖、拉线

③路面整修。对小区破损道路进行整治翻修,按照海绵城市建设设计要求,对路面公共停车位、休闲广场、人行道等优先采取透水砖、植草砖方式进行铺设,达到道路畅通、路面平整无坑洼、路牙整齐无缺损

④防涝整治。实施排水管网的疏浚和改造,解决与市政管网的接驳问题。对处于低洼地带或配有地下车库的老旧住宅小区,增设地下室出入口防水挡板设施提升小区防涝水平

⑤消防修缮。检查修缮小区公共部分既有的消防设施

3公共服务设施完善

①停车设施整治。合理设置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场地,规范停车秩序,基本实现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分区停放。规范提升充电设施,确保用电安全。

②照明设施改造。合理布置路灯管线,改造和增设公共照明设施,达到小区夜间照明和安全用电标准

③便民设施完善。修缮、配建书信报刊杂志投递设施和公告栏。

④安防设施提升。完善小区安防监控设施,在小区出入口及重要节点设置安防监控探头,并配置监控室等

(4)小区环境提升

①环境整治。统筹推进老旧小区垃圾分类,取消垃圾道、垃圾房、垃圾池,按标准配建垃圾收集点,合理设置密封式垃圾桶(箱)或垃圾分类厢房,明确大件垃圾、建筑垃圾临时堆放点改造原有垃圾收集点、转运站等设施。改造提升小区原有附建公厕

②绿化提升。因地制宜,对小区绿化进行合理规整,补植裸露绿化地,营造绿荫空间

5房屋维修欧造

对存在安全隐患或老化的围墙、大门进行修缮,有条件的小区可将老化的围墙改为通透式栏杆,达到拆墙透绿。对楼道、小区底层公共区城和底层杂物间外墙、门等进行装饰装修,修复单元入口坡道、合阶和楼梯踏步、扶手,完善无障碍设施

2、鼓励整治内容

1结合街巷整治改造、夜景工程等,同步实施老旧小区立面整治,对窗户外现有护栏、外墙外挂空调、外露线缆等进行规整治.对性能或节能效果达不到民用建筑节能标准的小区房屋实施节能改造,鼓励对照明、建筑外窗、外墙保温隔热等开展综合节能改造。依托阳合绿槽、小区公园、屋顶花园等,提高小区立体复合绿化率

2引进第三方电动车充电服务企业,增设电动自行车充电桩,有条件的小区同步实施加装电动汽车充电桩配套建设。可由企业出资进社区增设投递箱、自动售货机、充电桩、微型便利店早餐工程等

3开辟活动空间。见缝插针开辟公共活动空间,增设小区党建活动、文化宣传、老年活动、健身器材等场所、设施。

4引导智慧管理。基于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代信息技术,统筹规划建设小区通信配套设施,推进移动通信网络的深度覆盖,建立小区管理和服务综合信息平合,打造数字经济“共享小区”。鼓励增设小区可视化大门智能门禁系统及道,安装楼道智能门禁系统。推广应用具有“一杆多用”功能的小区智慧灯杆。有条件的小区要将安防监控设备与综治平台进行对接,实现联动管理。

5在小区改造期间,鼓励居民同步对楼梯公共部位进行装修。加大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扶持力度,各地可结合实际一并出台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相应补助政策,通过政府补贴等途径予以支持,提升既有住宅使用功能

以上整治都要在确保房屋或枃筑物结枃安全的情况下进行在混合结枃房屋内外墙、围墙等墙体改造时,如遇砌体砂浆或砌块已经分化的,严禁用水清洗墙体及其装修层,以防砌体砂浆液化发生房屋整体坍塌。

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补充其他整治提升内容。

(五)组织实施

老旧小区整治提升量大面广,需要有计划、有步骤稳步开展,按照“六个ー”工作思路,有序推进老旧小区整治提升工作。

1、一张好的工作底图。各地要对老旧小区开展全面排查,摸清当地老旧小区数量、建设年代、面积、栋数、户数、人口房屋建筑、业主改造意愿和物业管理等情况,建立合账,形成老日小区数据库。对调査摸底结果进行分类,房屋建筑主体结构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纳入棚户区改造范围;建成时间长、配套设施不足、环境条件差、管理缺失的,列入老旧小区改造实施计划,分年度逐步实施改造提升

2、一套好的计划方案。各地根据摸底分类情况,编制老小区整治提升实施计划和技术导则,明确近远期整治重点和内容,制定年度计划、任务分工和序时进度安排。结合资金安排、小区实际和居民诉求,由设计单位、小区居民共同拟定具体改造方案,制定“一区一策”。对片区内距离近但分属不同管理主体老旧小区,鼓励打破小区分割,实施统一设计、统一改造、统管理,进行成片区整体改造提升。

3、一个好的工作模式。各地要建立政府统筹组织、职能部门协调指导、属地街镇具体实施、社区协调推进、居民全程参与的工作模式。发挥街道、社区基层组织作用,动员居民自发提出改造申请,参与制定方案、项目改造实施、工程质量监督、后期维护管理等全过程,实现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

4、一支好的建设队伍。鉴于老旧小区整治提升工作的特殊性和紧迫性,要简化改造项目审批手续,提高效率。各地要建立有老旧小区整治经验的设计、施工单位备选库,从备选库中随机抽取比选设计、施工队伍。组织设计、建筑、结构等技术团队下基层、进社区,提供改造全过程专业技术服务。

5、一个好的监管机制。各地要切实加强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监管,督促施工企业,监理单位按技术规范进行施工和监督确保人员到位、责任到位、隐蔽工程也验收到位,保障工程质量施工期间要充分尊重民意,邀请居民代表参与施工过程的监管保障居民的知情权,减少施工扰民,做到安全、文明施工。整治完成后,组织对参与老旧小区改造的设计、施工、监理等进行评价,奖优罚劣,建立结果通报制度

6、一个好的长效保持机制。加强改造后老旧小区的维修养护与管理,根据小区实际选择合适的管理模式,包括引入专业化物业管理、小区业主自治管理等,建立健全小区供排水管养环境卫生、安全等各项管理制度,保障整治提升成果。积极探索老旧小区物业管理新模式,可成立准物业服务中心等机构,协助做好基本服务工作。改造后的老旧小区可通过公共房屋出租、停车计费等形式,盘活小区资源,増加小区“造血功能”,为后期维护管理提供资金保障。

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市、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城市管理部门要会同发展改革、财政等相关部门,在同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加强协作配合,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根据各自工作职责具体组织实施;供水、供电、供气、通信等相关运营单位配合做好计划安排,同步实施改造。

2、落实资金保障。按照“谁受益、谁出资”原则,老旧小区整治提升资金由居民自筹、企业投资、财政补助、公共收益补充等方式筹集。各地要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改造费用分推办法。明确居民出资责任,居民自筹出资部分可通过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按居住建筑面积合理分推、鼓励个人捐资捐物等渠道落实。供水、供电、供气、通信等相关企业单位要按照职能职责分工,承担老旧小区管线迁改、缆化规整等工作任务,各自负担相应的费用。各地应主动向上对接,争取中央相应补助资金支持,有条件的可从省财政下达的新增一般债券额度中,安排用于支持老旧小区改造提升。积极探索拓展资金筹措渠道,引导小区居民、社会资本参与老旧小区改造建设和运营

3、广泛宣传动员。加大宣传力度,多角度、全方位宣传老旧小区整治的意义、相关政策、实施步骤和改造成效,形成浓厚的改造氛围。对列入整治的老旧小区业主进行动员,听取业主意见建议,引导业主支持并参与决策、参与监督,共同维护老旧小区整治提升成果

 

抄送: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

 

 

 

 

 

 

 

 

2019611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