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提高中心干部职工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精神,围绕“坚持依法治理、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原则有序推进法治建设工作,现将2020年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
根据窗体顶端
根据中心工作实际,及时调整充实了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中心依法行政的日常工作。根据窗口行业特点,制定了年度依法行政工作计划,坚持与政务服务工作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考核。落实依法行政目标管理责任制,做到了主要领导亲自抓、相关股室负责人具体抓,形成了依法行政工作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
(二)组织开展学习教育活动
窗体顶端
针对窗口服务工作的特点,为方便办事群众,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采取领导带学,会议集体学、讨论交流、知识竞答和个人自学的方式,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加强法律知识学习,提高中心干部职工和窗口工作人员依法办事的能力。一是把学法普法教育纳入中心年初学习计划和年终目标考核内容,进一步提升干部职工的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意识。二是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民法典》、《招投标管理法》、《行政许可法》、《劳动合同法》、《政务服务条例》等法律法规。三是强化学习效果,严格执行集中学习考勤制度,建立学法笔记,联系实际撰写心得体会,领导干部带头参加集中学习,带头讨论交流,带头讲法,带动了干部职工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窗体底端
(三)抓好普法宣传,营造浓厚法律氛围
一是充分利用中心LED显示屏、电视、宣传栏等宣传设施,滚动播放宣传标语、相关法律知识;通过向办事群众、企业办事人等公众发放法制宣传单,让群众更为深入地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二是开展平安“三率”宣传。组织干部职工进村、进企和进社区开展平安“三率”宣传活动。三是防骗知识宣传。在不动产窗口利用摆台、展板,给予群众防“套路贷”犯罪温馨提示,让群众提高防骗意识。四是加强扫黑除恶宣传。利用户外LED、宣传单等形式加强扫黑除恶宣传。
(四)深化改革、转变职能,切实提高依法行政效能
一是实现施工许可证审批即办。推行施工许可证核发全程网办,通过使用无纸化审批系统,承诺时限由十五个作日压缩至七个工作日。借助帮办代办平台,主动靠前服务,采取人防、消防设计审查、施工许可证并联审批的方式,加快审批效率,由承诺件调整为即办件。目前已将办理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许可证时限由原来15个工作日缩短为即时办理,助力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二是全面推行“自己批,网上办”。实行一张导图统一标准,一个系统“自己批”,一套机制强化保障,解决办事指南难懂、审批标准不一、窗口反复退件、网络通而不畅以及干部任意用权等问题,实现一次性告知审批要点,全程网上系统办理,一次审批数据复用的目标。全区1234项审批服务事项均进行审批要点的标准化梳理,100%制成审批“思维导图”,向全社会公开。依托福建省网上办事大厅、惠民宝app等线上办理系统,群众可通过系统进行全程网上办理,网上可预审申报事项1105项。今年以来系统收件6842件,线下收件问卷式审批率达97.8%。在满足疫情防控需求的同时有序开展政务综合服务工作,实现“不见面审批”,共办理企业复工复产网上申报64件。三是推行项目代办服务机制。建立项目审批“一站通”高效专业工作机制,在涵江区行政服务中心设立项目代办专窗,由住建局、城市管理局、自然资源局以及涵江区行政服务中心等部门人员组成,具有业务覆盖面全、专业精、帮办导办协办更精准、解决审批问题力度大等特点,变投资人跑审批为审批人上门服务,变审批事项“多次办”为“一次办”,“多头办”为“上门指导办”,规范了项目审批的流程,提高了项目审批的集约化、专业化程度,提高了项目审批效率,解决投资项目审批程序复杂、信息不畅、协调不力、效率低下的问题,也可以系统性解决投资项目审批一条龙的问题。截至目前,全区共办理工程建设类项目220个,实行并联审批机制的共135个,其中区重点项目28个。 四是整合企业开办流程,设立企业开办专窗。同时,率先在全市引进第三方服务机构进驻企业开办专窗开展志愿导办服务,协助申请人进行企业开办资料填写、网络申请和预审核工作。面向企业和群众提供免费帮办业务,受到企业和群众的一致好评。五是优化服务新方式。设立投资项目综合服务窗口,全程代办或陪同代办项目审批,全面推行延时、预约、上门、代办、网上预审、周末窗口无休轮班等特色服务,各入驻窗口全部实行中午、周末预约无休制度,其中不动产登记、税务、住房公积金、医保社保、公安户籍等窗口实行周末轮班制度,实现群众办事无休日。设立8台24小时自助机,可供群众查询医保、社保等事项。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一网通办”推进不理想
目前如公安、人社、医保等进驻部门虽然已经通过莆田市政务服务平台每月填报自建系统办件数据来实现互联互通,但审批结果数据的延缓在事实上增加群众办事时长,通过“一网通办”来缩短行政审批办理时间的理想目标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二)全程网办占比偏低
政务服务从“线下跑”向“网上办”已经是大势所趋,虽然我区在福建省网上办事大厅的全程网办事项占比达到61.83%,但审批结果的基础数据归聚应用滞后直接影响到数据信息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的共享运用和校验核对,继续扩大全程网办事项占比工作难度越来越大了。
三、2021年工作安排
(一)推进电子证照应用
以数据开放共享为主线,全面推行“一网、一门、一次”办事模式,大力实施电子证照应用和可信电子文件应用,补齐补全存量证照电子化,按照国家电子证照目录开展存量证照电子化生成,建立完善电子证照数据纠错闭环机制。逐步提升电子证照应用率80%以上。
(二)推行工程建设项目综合竣工验收+"验登合一"
整合建设工程规划条件核实意见书核发、建设工程消防验收、建设工程消防验收备案、建设工程档案专项验收、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等验收事项为“综合竣工验收”事项,办理时限为5个工作日。对于自持项目实行“验登合一”,综合竣工验收通过且符合不动产登记条件的,一次性发放综合验收合格通知书和不动产权证书。
(三)加强“数字涵江”建设
按照全市“一张网”要求,积极配合市数字办加强互联网互联互通建设,打破“信息孤岛”和数据壁垒,清理整合分散、独立的政务信息系统,推动各部门业务系统与政务云平台互联互通。
(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
按照“网上集中审批、线下分散办理”模式,将全市统一政务服务平台系统推广延伸至社区邻里中心,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建设,依托省网上办事大厅莆田分厅、惠民宝APP、24小时自助终端等渠道,实施电脑端“网上办”、手机端“掌上办”、社区服务“帮代办”,切实提升网上政务服务能力。
(五)持续做好行政审批改革工作
减事项。认真梳理审批事项,切实做到“应减尽减、能减则减”,积极推动审批事项“取消一批、备案一批、承诺一批”。降门槛。全面消除市场准入壁垒,最大限度减少过多、过严、过繁的审批前置条件,降低门槛,减证减照,让企业宽松进入。去材料。把事项的审批要素应减尽减,审批要素提交的材料应少尽少,实现便捷申报,快速审批。优导图。简化审批导图,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审批导图整改优化。
(六)进一步优化服务
持续开展项目审批“保姆式”服务,全面推行延时、预约、上门、代办、网上预审、周末窗口无休轮班等特色服务。鼓励各业务部门运用智能化自助服务设备提高自助服务水平。鼓励各业务部门将审批关口前移,推行“多点办,就近办、同城办”。
莆田市涵江区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委员会
2020年1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