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关闭
热门搜索:
关闭

小心!六月份您务必要提防这6种疾病!

来源: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时间:2021-06-07 17:15
放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已收藏,点击取消收藏 点击收藏 点击收藏 | 打印 |

近期,境外疫情仍然严峻,国内一些地方陆续出现本土疫情,疫情防控仍不能放松。同时,进入6月份,天气炎热,广东省进入夏季传染病流行季节。因此,在此提醒您:继续做好新冠肺炎的防控,同时还要警惕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的发生,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乙类传染病,但实行甲类管理措施。人群普遍易感,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截至5月31日24时,全球已有221个国家和地区出现新冠肺炎疫情,累计确诊新冠肺炎超过1.71亿例,死亡超过355万例,累计报告病例数居前五位的国家是美国、印度、巴西、法国、土耳其。

重点场所:家庭;农贸市场、商场、客运站等人群密集场所;工厂、学校、托幼机构和其他集体单位。

重点人群:全人群,尤其是年长、有慢性基础疾病者预后较差。

预防措施: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不聚集,戴口罩、洗净手、勤开窗、常通风、保清洁、打喷嚏捂住嘴、有症状早就医。

手足口病 

4~7月高发,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多,极少数重症病例可导致死亡。

重点场所:托幼机构。

重点人群: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

预防措施:勤洗手、勤晒衣被。喝开水、吃熟食。经常彻底清洗并消毒儿童的玩具、奶瓶等用品。家长可本着“知情、自费、自愿”的原则为6月龄~5岁的婴幼儿接种EV71疫苗(俗称“手足口病疫苗”)。如果孩子得了手足口病,需要隔离治疗到症状完全消失后7天才能回学校上课,防止传染给其他同学。

流感 

传染性强,极易人多密集的场所传播。

重点场所:工厂、学校、托幼机构和其他集体单位。

重点人群:工人、学生、幼托儿童、集体单位工作人员;老年人、年幼儿童、孕产妇和有基础性疾病者。

预防措施:三勤:勤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居室要勤开窗,多通风,少去人流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经常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三主动:每年主动接种流感疫苗。如果出现发烧、打喷嚏、咳嗽等流感样症状时,需要戴上口罩,及时主动就医,避免带病上学或上班。主动做好个人和家庭成员尤其是小孩和老人的健康监测。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可引起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生痄腮”),病毒通过空气、飞沫、唾液传播。被感染后会出现单侧或双侧腮腺肿大,流行性腮腺炎最大的危害在于可引发睾丸炎、乳腺炎、卵巢炎等并发症。我市流行性腮腺炎病例超过85%为15岁以下年龄段儿童,该年龄段儿童多为学生,免疫空白的学龄儿童的人群聚集有可能引起流行性腮腺炎聚集性疫情。

重点场所:家庭、学校、社区等人群密集场所。

重点人群:既往未患该病或未接种相应疫苗的儿童,尤其是学龄儿童。

预防措施:目前以接种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MMR)、腮腺炎疫苗等方式为主要的预防措施。2020年6月1日起,国家实施2剂次麻腮风疫苗免疫策略,即8月龄和18月龄分别接种1剂次麻腮风疫苗。既往只接种1剂含流行性腮腺炎成分疫苗者,建议在4岁以后再接种1剂含流行性腮腺炎成分疫苗。出现腮腺肿大症状的患者应及时就诊、隔离。确诊为流行性腮腺炎的病例应隔离至症状完全消退或发病后14天。对于接触过传染期流腮病人的易感者,应从最后接触之日起观察25天。

溺水 

夏季是溺水的高发季节,致死率高。

重点人群:青少年、儿童。

预防措施:加强青少年、儿童的安全意识教育和宣传。家长及学校正确引导,让孩子在有安全防护的专用泳池涉水,不准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家长对孩子做到“四知道”:知去向;知同伴;知归时;知内容。游泳前做好准备活动,充分热身,并且不要过于激烈运动,以防抽筋。掌握科学合理的落水施救方法,以防施救者溺水。

中暑 

夏季温度高、湿度大是中暑的高发季节。

重点人群:老年人、孕妇、儿童婴幼儿和户外高温作业者。

预防措施:出行防晒要记牢。最好不要在10:00—16:00的烈日下行走,如必须要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体弱者要减少外出。户外作业者要尽量避开12:00—15:00时段,并做好防护。别等口渴才喝水,注意补充盐分和矿物质。根据气温的高低,每天喝1.5~2 L水,出汗较多时可适当饮用一些盐水。

(来源: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