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塌陷的类型可按不同的标志进行划分:
l、岩溶塌陷的时期
岩溶塌陷按塌陷时期可划分为古塌陷、老塌陷和现代塌陷。
2、岩溶塌陷的成因类型
岩溶塌陷按其成因可分为自然塌陷和人为塌陷两大类,而据不同的诱发因素又可分为10种类型。
自然塌陷:暴雨塌陷,洪水塌陷,地震塌陷,重力塌陷。
人为塌陷:坑道排水、突水塌陷,抽汲岩溶地下水塌陷,水库蓄水或引水塌陷,振动或加载塌陷,地表水、污水下渗塌陷,多种成因复合塌陷
3、可溶岩类型
塌陷赖以产生的可溶性基岩主要是碳酸盐岩,在我国分布最广,塌陷主要产于其中。其它类型的可溶岩,如盐岩、石膏、可溶性钙质碎屑岩(简称红层),仅局部发育,分布范围小,塌陷数量也少。
4、岩溶洞隙盖层的岩性结构
按岩溶洞、隙的盖层岩性结构可分为土层塌陷和基岩塌陷。在人为塌陷中,绝大多数为土层塌陷,土层的结构不同,塌陷过程有所差异。
基岩塌陷主要见于古、老的自然塌陷,现代也偶有发生,往往产生强度较低(震级一般1~2级)的塌陷地震。自然基岩塌陷的规模一般较大,如岩溶陷落柱直径一般数十至百米以上,最大可达300~ 400m,塌陷高度一般为数十至百余米,大者300~400m;老塌陷多形成巨型塌陷坑。
人为的基岩塌陷主要见于坑道排、突水塌陷中,个别震动塌陷也有发生。一般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规模较大的隐伏洞穴;二是盖层岩层(体)受构造破碎或风化而较软弱。其特征是:①其规模不等,大者居多;②其分布明显地受构造控制,一般多发育于构造交汇破碎带。
5、其它分类
除上述分类外,还可按塌陷坑的大小,塌降强度,塌陷区规模进行分类。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