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 索 引 号: PT04120-0200-2024-00026
  • 发文机关: 涵江区农业农村局
  • 成文日期: 2024-06-25
  • 发文字号: 涵农综〔2024〕84号
  • 标    题: 莆田市涵江区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2024年涵江区科学施肥增效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
  • 发布日期: 2024-06-25
  • 有 效 性: 废止
莆田市涵江区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2024年涵江区科学施肥增效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
涵农综〔2024〕84号
时间:2024-06-25 17:23

各乡镇、街道、赤港管委会,局属各有关单位:

为持续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推广科学施肥高效模式,优化施肥结构、改进施肥方式,实施多元替代,促进施肥精准化、智能化、绿色化、专业化,提高科学施肥水平 根据《福建省财政厅 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关于下达2024年中央耕地建设与利用(耕地质量提升)资金的通知》(闽财农指〔2024〕31号)《莆田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2024年莆田市科学施肥增效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莆农种植〔2024〕12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区实际情况我局组织制定了《2024年涵江区科学施肥增效项目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莆田市涵江区农业农村局

                            2024年6月25日

(此件主动公开)

2024涵江区科学施肥增效项目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按照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到2025年化肥减量化行动方案》、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关于做好2024年科学施肥增效工作的通知》和《2024年福建省科学施肥增效项目实施方案》要求,遵循“精、调、改、替、管”技术路径持续推进测土配方施肥,集成推广科学施肥高效模式,优化施肥结构、改进施肥方式,实施多元替代,促进施肥精准化、智能化、绿色化、专业化,提高化肥利用率,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推动涵江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工作目标

巩固拓展测土配方施肥基础工作,全完成化肥利用率、肥料效应有机肥替代配方校正等田间试验4农户施肥调查130;开展科学施肥宣传培训,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保持在90%以上,农用化肥使用量比上年减少2%。

三、工作内容

(一)巩固拓展测土配方施肥基础工作

1.开展田间试验。结合我区农业生产实际,选取有代表性的田块,安排化肥利用率、肥料效应、有机肥替代配方校正等田间试验4个加强试验肥料施用、田间管理、样品采集、测产分析等全环节技术指导和质量控制,及时汇总上报田间试验数据。通过委托技术力量有保证的第三方承担田间试验任务。

2.开展施肥调查。综合考虑当地作物类型、种植制度、施肥水平等因素,以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为主,兼顾小农户等种植主体,科学安排农户施肥情况调查点位。通过“施肥监测通”小程序开展农户施肥情况和肥料使用效果调查监测完成农户施肥调查130户结合全国肥料节水专业统计,分析本区域施肥水平、施肥结构、施肥种类、施肥方式、有机肥施用、推荐配方等情况,形成区域施肥情况专题报告。

3.指导科学施肥。挖掘分析近年来田间试验、化验、农户调查等数据信息,制定主要农作物肥料配方和推荐施肥方案,科学施肥建议卡或科学施肥指导手册通过网络平台、宣传培训等指导科学选肥用肥,发展科学施肥社会化服务,鼓励开展整村整乡“统测、统配、统供、统施”科学施肥服务。

(二)示范推广化肥投入定额制

1.制定区域定额施肥标准与方案

参照《福建省主要作物化肥投入定额标准(试行)》,按照粮油作物“控氮、减磷、稳钾”、经济作物“减氮、减磷、补钾”的思路,结合我区农业生产实际,应用测土配方施肥和农户施肥调查成果,制定涵江区主要作物化肥投入定额标准及定额制施肥方案,集成推广科学施肥高效模式。

2.主推集成技术模式

参照《福建省主要作物化肥投入定额标准(试行)》,结合我区农业生产实际,依托集中连片、基础条件好、积极性高、示范带动作用强的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试点推行氮肥定额,开展“三新”集成配套推广。项目区实现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全覆盖,主推“三新”集成技术模式:

①“水旱轮作+有机肥+配方施肥”技术模式。在蔬菜、甘薯、马铃薯、油菜种植区大力推广“菜-稻”“薯 -稻”“油菜-稻”等水旱轮作种植模式,根据前季作物产量及有机肥、化肥投入水平,统筹农田土壤养分周年投入,指导后季水稻定额施肥。

“水肥一体化+有机肥+配方施肥”技术模式。选择合适配方的大中微量元素肥料或有机类/氨基酸类水溶肥,利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精准控制施肥量及施肥时间,满足作物所需养分,鼓励利用生草栽培、种植绿肥和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提高肥料利用率,实现科学施肥增效。

“新型肥料+机械深施+配方施肥”技术模式。选择适合缓(控)释肥、微生物肥、作物配方肥等新型肥料,适量施用中微量元素肥料,应用测深施肥(水稻)、机械深施(茶果)等技术措施,实现科学施肥增效。

绿肥/秸秆还田/有机肥+配方施肥”技术模式。因地制宜种植紫云英(豌)绿肥通过绿肥稻协同还田、稻草机收粉碎还田、增施有机肥有机养分替代减少化肥投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实现科学施肥增效。

四、资金补助内容

按照《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耕地建设与利用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农〔2023〕12号)要求,科学测算补助资金。资金补助内容及安排计划(详见表1):

一是对开展农户施肥调查、田间试验(含定位监测)、宣传培训、技术指导、现场观摩、制作和发放施肥建议卡等给予补助。可向技术力量有保证的教学科研、技术推广和农业服务组织购买第三方服务。

二是对承担科学施肥社会化服务,开展“三新”配套示范片建设及所需的施肥新技术、肥料新产品和新机具等给予补助(不得与现有农机补助政策重复)。

1  补助资金安排计划表

序号

实施内容

资金预算

(万元)

备注

1

开展化肥利用率、肥料效应等田间试验4个

5

通过公开询价方式采购第三方服务。

2

“三新”配套示范片建设

5

化肥投入定额制示范片与其同步实施。

3

开展农户施肥调查130户,编制区域施肥情况专题报告

3

通过公开询价方式采购第三方服务。

4

宣传培训、技术指导、施肥指导手册(建议卡)等资料印刷及发放、现场观摩会、标识牌制作等。

7

通过公开询价方式采购。

合计

20

资金可根据实际工作情况进行调整,据实结算。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工作推进组,加强协调指导,强化主体责任,确保工作有机构、有人员、有手段。同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实施目标、内容和工作措施,为科学施肥增效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长:陈天章  局党组书记、局长

副组长:黄金聪  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员:    区能源土肥站负责人

蔡秋英  土肥站干部

李丽玉  区土肥站干部

李金姐  区能源站干部

陈燕燕  区能源站干部

庄汉文  区能源站干部

(二)规范资金使用。根据项目绩效目标,科学测算资金补助内容与标准,对测土配方施肥基础工作、“三新”集成技术示范片建设及所必需的新型肥料、绿肥种子和有机肥料、服务作业等进行适当补助。有关新型肥料和有机肥料须取得肥料登记证或备案号。

(三)加大宣传指导。适时组织现场观摩培训会,通过田间课堂、广播电视、视频直播、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开展技术培训宣传。继续开展“百县千乡万户”科学施肥培训行动和科学施肥指导行动,加强科学认识化肥与科学施肥技术指导,通过媒体宣传报道,普及科学施肥知识。

(四)强化督促检查健全项目管理机制,严格落实“一季一调度”制度,及时调度、报送项目执行进度、资金使用和实施成效。建立责任明确、主体积极、多方参与、监管有效的工作机制,适时分批开展督导检查,查资金、查进度、查资料、查档案,及时通报整改相关问题。按进度拨付资金,加快资金使用进度,及时在农业农村部、省农业农村厅转移支付管理平台中填报进展情况,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附件:1.2024年涵江区科学施肥增效项目任务分解表

2.施肥专家系统二维码

3.涵江区施肥情况调查作物调查表

4.2024年涵江区科学施肥增效工作满意度调查表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政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