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关闭
热门搜索:
关闭

涵江区庄边镇2025年第一季度工作总结

来源:涵江区庄边镇 时间:2025-06-13 17:48
放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已收藏,点击取消收藏 点击收藏 点击收藏 | 打印 |

    2025年以来,庄边镇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俯下身子抓产业,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决策部署,“起跑就是冲刺,开局即是决战”的状态,推动各项工作平稳有序发展。

一、主要亮点

(一)深度抓谋划、抓落实,锻造发展根基“强引擎”。谋划上报2024年度区重点建设项目15个,总投资约10.0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95亿元。着力推进省重点项目西音水库工程、西音水库移民安置区建设项目,目前社区服务中心及配电房建设正有序进行,安置房建设也在持续发力。开展宁里闽中特委驻地旧址红色景区提升改造工程,正式启动凤际村党群服务中心改造提升、宁里革命遗址修缮工程、宁里红军战壕遗址修缮工程等项目。积极挖掘培育潜力企业,引进莆田市途豆丝贸易有限公司和莆田市田夫农场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注册落地庄边,并作为下一步商贸入库的重点培育对象,不断激发经济发展新潜力。

(二)聚焦抓产业、抓实干,奏响乡村振兴“奋进曲”。一是深化闽台合作,推动产业落地抢抓闽台农业合作机遇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整合流转土地100余亩,岐山村建立伊亩秋闽台合作生态农业创新创业基地引进台湾浅层栽培技术,推行“水稻+紫玉淮山”“水稻+藏红花”等轮作模式,成为莆田首个规模化紫玉淮山种植示范基地。预计总投资1.1亿元,第一期投资约1500万元。预计总产值约800万元以上,新增50个就业岗位。对接福建省宸昇贸易有限公司,拟通过构建"纳统-平台-总部经济"三位一体合作体系,携手推动业务的跨越式发展,助推区域经济增长。二是拓展特色产业,带动示范辐射。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将上院村、山溪村65余亩撂荒地流转整合,拓展“水稻+羊肚菌”特色轮作种植,一季度羊肚菌喜获丰收,预计产量达12吨,产值约170万元。依托“共富工坊”标准化生产体系,将上院村“水稻+羊肚菌”轮作模式带动周边山溪、松岭等村试种,形成“示范种植+辐射推广”的产业发展路径,提升产品溢价。推行“跨村联营”机制,带领种植大户和部分村主干考察中药材麦冬种植项目,拟在溪西、百俊、上院等村进行示范种植统一技术标准、共享销售渠道;利用萍湖乡村振兴契机,引进莆田市寰宇有限公司,拟在萍湖、前埔建立黄精种植示范基地,预计总投资1.5亿元,首期投资1200万元。三是挖掘文旅潜力,提升乡村魅力。积极向上申请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创建补助资金资金284.75万元,对上院村进行整村运营打造乡村振兴标杆,目前,上院整村运营、龙穿城康养秘境、瀑布咖啡等文旅项目已启动建设。紧密结合革命老区区域特性,积极申报市级革命遗址保护利用专项资金125万元,对红色点开福寺、赤石宫等进行管护修缮,发挥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增强老区发展软实力。

(三)切实抓保障、抓提升,筑牢民生福祉“压舱石”。一是聚焦民生增福祉。走访慰问近百名困难党员和群众,送去温暖关怀,增强群众幸福感。召开新春茶话会,邀请庄边镇商会会员及流动党员代表们20余人齐聚一堂,共话乡音乡情,共商发展大计。利用返乡时机积极对接能人乡友,初步吸引4个意向投资项目,促进产业发展,实现经济增长与民生改善同频共振。2025年3月,莆田市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委员会授予庄边镇便民服务中心“五星级标杆型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荣誉称号。二是完善基建惠民生。进一步完善路网,发动民力,筹措资金约400万元,新建(修缮)吉云、岫山、徐洋、溪西、松岭、尚书桥等道路,完成集镇部分道路“白改黑”,总公里数约9.6公里。同时,向上争取中央水利发展专项资金1321万元,建设清淤清障、生态护岸、步道等工程,助力乡村建设、生态宜居。三是严守耕地保粮安。持续推进粮食生产任务落实及高产示范片创建,将全年0.8232万亩粮食生产任务分解至22个行政村,并签订目标责任书。推进百俊、黄龙、吉云等3个高产示范片540亩前期准备工作,并将全面启动育秧播种工作。紧扣粮食安全保障,以春耕备勤为基,扎实开展耕地恢复前期排查,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一)乡村振兴战略实效还不够理想。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缺渠道、少办法、无平台的瓶颈,村集体经济创收模式简单、可持续性不强。

(二)农业产业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特色产业规模较小,产业链条不完善,基地示范引领作用仍需进一步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带领仍需引导加强。产业融合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旅游、文化等产业与农业的融合不够紧密,缺乏深度和广度。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聚焦项目建设,持续激发内在潜力。扎实推进西音水库工程扫尾工作,加快安置区各项配套设施建设进度,引导帮助群众安全规范建房,实现群众尽早回迁。锚定耕地恢复4855亩目标,全面开展地块摸排,并倒排工期、挂图做账,确保完成全年任务目标。有序推进庄边镇森林生态景观修复工程、宁里闽中特委驻地旧址红色景区提升改造工程、涵江区萩芦溪河道整治工程(庄边段)等项目建设,不断提升农村生活品质,做到山美水清和开发乡村文化底蕴相结合。

(二)聚焦乡村振兴,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持续深化“水稻+N”项目,充分挖掘稻田资源潜力,提升农业综合效益促农增收致富,精心培育上院“水稻+羊肚菌”种植基地、岐山“水稻+紫玉淮山”种植基地、林家庄“水稻+草莓+西红柿”种植基地。聚焦乡村“土特产”,扩大“望江萩水”公共品牌影响力,做优做强紫玉淮山、笋干、枇杷、羊肚菌等特色农产品,多渠推广扩影响,深度延展产业链条。并依托电商平台,尽快培育形成一批新兴电商主体。深度挖掘生态复合效益,以“跨村联营”模式推进林下经济规模化,继续在大汾走圩黄龙等村试点推进竹林地流转和竹山的优化改造,力争流转竹林地5000亩,推动庄边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吸引社会资本扩大投资,增加绿桐种植面积,同时充分利用林下空间,种植黄精铁皮石斛等常见中药材,扩大林业投资收入。打造农文旅融合乡村旅游,加快推进上院村、萍湖村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深入推进凤际村红色美丽村庄、黄龙移民示范村创建等一批山区产业及基础设施项目;大力扶持壮大上院天林茶基地和望江山油茶基地,让生态资源变成“富民红利”。深化党建联建,联合凤际、宁里、萍湖等村党支部,统筹推进红色遗址保护与文旅开发,联合策划“红色研学路线”,促进红色文旅、生态康养融合发展。

(三)聚焦集体经济,激活壮大集体发展。盘活闲置资产资源,充分挖掘村集体闲置资产,通过村级自主经营、出租、合作经营等方式盘活利用。加快推进岫山矿泉水厂和废弃屠宰场改庄边白粿加工厂建设,力争在六月份建成投产。深化支持村企合作,因地制宜发展集体产业,推动全镇22个村集体与光伏运营公司签订合作开发协议,实现资产效益最大化。积极争取“千乡万村驭风行动”试点,建设村级微风电站,优化农村能源结构,增加集体与村民收入。推动共富工坊全域覆盖,通过“共富工坊”激活增收潜力,重点打造岫山白粿加工、上院羊肚菌烘干、岐山紫玉淮山深加工等“共富工坊”,引入电商直播团队,推动农特产品“触网出山”。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