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莆田市市场监管局深入贯彻落实“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以电子营业执照推广应用为抓手,加快数据共享应用,深化证照联办、全域通办等政务服务数字化赋能,围绕登记注册、场景应用、服务企业等方面,推动市场主体登记注册改革实现新突破,促进政务服务效能与群众满意度“双提升”。自4月底改革实施以来,已发放数字电子营业执照1.24万份。1-7月全市新增市场主体11.97万户,增量全省第2。
一
聚焦三项改革,推进登记注册从“纸上”向“掌上”转变
一是电子营业执照“上岗”。在全省率先开展“电子营业执照应用”改革,将市场主体的主体资格证明,由纸质营业执照转变为电子营业执照,不再主动核发纸质营业执照。对于能通过数据共享、电子营业执照调用等方式,获取或核验市场主体登记基本信息的,不再要求市场主体提供纸质营业执照,实现“一照通办”。
二是一站式服务体“上线”。开展“证照联办”改革,将食品、药品生产经营等25个市场监管部门许可事项与营业执照各类登记事项整合,按照“证随照办”原则,一次性受理营业执照和许可证申请材料,相关审批信息通过内部审批平台流转至相应层级部门审批,并将许可证信息自动关联至电子营业执照链接信息,实现“一证许可”。
三是联动式审批链“上轨”。开展“全域通办”改革,通过开通专用账号、刻制专用审批章等方式,在全省率先实现129个政务服务事项跨层级、跨地域的联动式审批。市场主体在审批材料核准通过后,即可就近选择窗口领取相关证照,实现“一窗通办”。
二
聚焦三大领域,推进场景应用从“二维”向“三维”转变
一是拉长时间维度,推进政务服务“便利化”。市场主体通过“电子营业执照”小程序或“电子营业执照”APP,随时申领、下载电子营业执照,下载时间不超过1分钟。依托全省电子证照数据库,实时调取电子营业执照,用于身份信息共享、法人身份认证等场景,提升市场主体办事的便利度。
二是延伸空间维度,推进监管执法“智能化”。将电子营业执照信息与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对接,执法部门线上监管时,可以直接调用电子营业执照进行核查,节省人工核验时间,减少现场核查频次。跨部门、跨区域协同执法时,实现在线共享企业电子营业执照信息、上下游关联企业信息,提升执法效率和打击力度。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中,电子营业执照的应用使得抽查效率提升近50%。
三是拓宽应用维度,推进公共服务“多元化”。推进电子营业执照在合同订立、工程招投标、银行开户、办理水电气网市政接入工程等重点场景的应用,以亮照扫码、授权下载核验等方式验证企业信息。依托互联网公开执照信息与链接标识,逐步提升电子营业执照认可度,让“数字凭证”融入更多服务场景。
三
聚焦三个建设,推进服务企业从“快办”向“智办”转变
一是加强信息建设,高效便利企业办事。指导企业通过省网上办事大厅、闽政通APP等平台,智能化申报开办、经营、注销等“一件事”,实现“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次办结”。依托“全市一张图”平台,将全市市场主体的电子营业执照信息上传至云端,满足数据共享交换需求,用数据融通打破服务壁垒。
二是加强信用建设,筑牢企业诚信基石。推行“免见面”线上信用修复,指导企业通过电子营业执照登录“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平台”“福建省网上办事大厅”申请修复便捷办理,实现信用修复“免跑腿”“一次办”。今年以来,已完成信用修复“在线办理”903户。
三是加强信心建设,助力企业“休眠蓄能”。针对经营困难主体暂无法开展经营等问题,探索歇业备案制度,实现“不见面审批”,企业可通过电子营业执照登录政务平台在线办理歇业备案,并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示歇业状态,并推送税务、社保等部门协同管理。企业恢复经营时,只需通过线上申请即可快速激活,实现“一键重启”,为市场主体保留发展“弹性空间”。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