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关闭
热门搜索:
关闭

2023年涵东街道法治政府建设总结

来源:涵江区涵东街道 时间:2024-04-18 14:41
放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已收藏,点击取消收藏 点击收藏 点击收藏 | 打印 |

 

2023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涵东街道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快落实《法治涵江建设规划(2021-2025年)》,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成效

(一)健全制度体系,严格依法依规决策

1.加强组织领导,助推法治政府建设。认真贯彻落实我区法治建设“一规划两方案”压实党政主要负责人为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切实加强对法治建设工作的领导,把法治建设、依法行政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坚持将法治工作与各项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形成主要领导负责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配合抓的工作局面。坚持党政主要负责人对法治建设重要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大任务亲自督导,有效推动街道法治建设各项工作开展。

2.科学民主决策,贯彻落实法治决策程序化。认真贯彻落实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健全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等五步走法定程序。坚持集体领导、充分发扬民主,严格按照程序决策、按规矩办事,对“三重一大”等重大问题全部提交集体研究,保证各项决定及时贯彻落实,真正做到决策科学民主、执行坚决有力、办事合法高效。

3.有效发挥法律顾问作用。街道聘请专门法律顾问,充分发挥法律顾问的咨询论证、审核把关作用,为街道在重大行政决策、重要文件审查、重大项目推进、合同签订、法治宣传方面等提供法律意见,充分发挥法律顾问专业优势和参谋作用,推动法律顾问由事后补救向事前防范和事中控制转变。今年以来,法律顾问多次列席街道常务会议,参与重大行政决策的讨论,为街道提供众多高质量法律审核意见,对涉及我街的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提供专业法律服务,进一步推进街道决策的专业性、科学性、合法性,有效降低业务中的法律风险,营造良好法治氛围。

4.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和备案审查。严格落实合法性审核法定程序,重点对文件的制定主体、程序和内容等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等进行严格审核,如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涉及面广,易引社会稳定问题的规范性文件,组织相关领域专家进行论证,严格执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建立规范性文件清理长效机制,多次组织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对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符合实际的规范性文件,及时修改、废止。

    坚持依法行政,夯实法治基础

1.加强法治队伍建设。落实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制度制定年度学习计划,完善工委理论中心组学法用法制度和干部学法计划,积极推进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常态化、制度化。鼓励街道工作人员积极参加行政执法考试,进一步扩充基层执法队伍,“一支队伍管执法”改革奠定人员基础。加强执法人员执法培训,开展专门法律法规执法规范等专题学习今年以来街道参加区赋权部门培训8余次,切实提升了行政执法人员执法水平,规范执法行为。培养“法律明白人”队伍,截止目前涵东街道共有1329名“法律明白人”充分发挥在宣传政策法规、开展法律服务、化解矛盾纠纷、参与基层治理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2.整合街道综合执法力量,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全面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实行亮证执法,统一行政执法文书基本标准。建立起“统一指挥、统一管理、统一办案”的镇街级综合执法队对承接来自区自然资源局、交通运输局、教育局、应急管理局、水利局、民族宗教事务局及消防救援大队等7个部门赋权事项116项,成立7支专业执法队伍,整合构建“1+7+N”街道综合执法运转架构图积极融入“全市一张图、全域数字化”,进一步完善基层综合执法队伍建设,依托涵东街道大数据指挥调度平台和“一心二纵四横”网格事件闭环处置体系,精准调度各执法队伍快速办理如城市管理、消防安全、“两违”等各类工单,真正做到“网格单元吹哨、综合执法报到”今年以来涵东街道运用福建省一体化综合执法平台完成行政处罚类案件2件,行政检查类案件7件,助力涵东街道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

3.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坚持把政务公开贯穿政务运行全过程,以公开促落实、促规范、促服务,不断加强政务公开的制度建设、平台建设。利用政府门户网站、政务新媒体等平台,对涉及群众和市场主体切身利益文件,主动公开征求意见,保证决策充分体现各方意见和诉求。将重大决策信息及时、全面、准确向群众公开,保障群众依法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不断增强街道的公信力和执行力。

    (三)提升服务效能,切实履行政府职能

1.持续深化政务改革。聚焦企业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和更高层次的服务需求,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落实“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建立健全“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常态化机制,推动“互联网+政府服务”效能升级,在减环节、减时间、减材料、减跑动等方面不断完善,助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和政务服务迭代升级。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现有一窗受理、社保、医保、卫健、民政等窗口,街道公共服务事项、上级部门下沉事项已全部纳入窗口受理,为群众提供更为高效便利的办事体验。

2.加强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化解。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快形成“源头预防为先,非诉讼机制挺前,法院裁判终局”的诉源治理新模式,建立以街道调委会、司法所为核心,各社区调委会、行业调委会、部门调解组织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探索多元纠纷化解机制,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交通损害赔偿、物业管理等民生领域行政调解工作推进信访案件化解,对各级交办的信访积案,切实落实属地责任,努力将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深入组织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把准群众诉求,切实解决群众因矛盾纠纷而产生的各类衍生问题。2023年街道各人民调解委员会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66件,调解成功率达100%,进一步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3.推进街道“八五”普法规划。不断拓展法治宣传阵地,传递法治理念。在线上以网络宣传为载体,线下以“法律七进”为抓手,依托人民公园法治主题公园、铺尾法治“口袋公园”、“法治走廊”、法治教育基地等阵地广泛开展群体性法治宣传教育,为基层群众普法送法,面对面解答群众法律疑难问题。今年以来,街道联合市妇联、区检察院、法院、区文明办等单位在机关、社区、企业、学校等举办各类普法讲座,利用综治平安月、民法典宣传月、宪法宣传周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各类大小型主题法治宣传活动10余场次,发放普法宣传材料余份,进一步增强了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理念。

二、存在不足

(一)法治队伍建设仍需加强。基层法律专业人才不足、执法人员办案能力不强等问题比较突出,缺乏发现违法行为和认定违法行为的能力,且执法人员大多身兼数职,法律知识学习不够,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手段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够强,执法水平海有待提升。

(二)法治宣传有待进一步深化。普法形式缺乏新意,只重普及而轻效果的普法工作开展形式较为单一。在推进法治建设工作中,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发动社区干部参与积极性,发动广大人民群众都投身到普法依法治理的宣传队伍中来。

三、下一步计划

(一)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完善责任机制持续推进法治思想学习,切实落实好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法制度,全面加强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统筹推进法治建设各项工作高效开展。

(二)加强法治队伍建设,提高法治素养。加大干部法治培训教育力度,提高干部职工的法律素质和依法行政能力。加强基层执法队伍人员配备,持续推进街道综合执法队建设严格实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科学合理地制订执法队伍培训计划、培训方案提升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水平。

(三)深入挖掘普法亮点,提升法治宣传实效。创新普法形式注重“因类施教”,细化普法需求。继续做好“法律七进”示范点的创建工作,打造“小而精、出实效、有特色”的“法律七进”示范点品牌。加大依法行政在法治建设中的重要性的宣传力度,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落实。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