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关闭
热门搜索:
关闭

【转载】《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通用规范》政策解读(文字)

来源:涵江区应急管理局 时间:2025-06-12 09:36
放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已收藏,点击取消收藏 点击收藏 点击收藏 | 打印 |

  《规范》十四个要素的核心要点与实施指南

  

  一、安全领导力

  核心要点:企业主要负责人需确立安全生产方针目标,作出安全承诺,建立组织机构,保障安全生产投入,推动信息化智能化建设,践行有感领导,建设安全文化。

  实施指南:

  1.主要负责人亲自主导制定安全生产年度目标,分解为指标后签订责任书,每季度考核完成情况。

  2.公开安全承诺内容,例如通过企业官网或公告栏公示,并每半年向员工汇报资源支持落实情况。

  3.按规定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及注册安全工程师,每季度召开安全生产会议并形成会议纪要。

  4.每年投入不低于国家规定的安全生产费用,专款专用并建立台账。

  5.中层以上领导每月深入基层,记录安全观察问题并跟踪整改。

  二、安全生产责任制

  核心要点:建立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部门、岗位责任,实施监督考核与动态修订。

  实施指南:

  1.依据 “一岗一责” 原则,编制岗位任务清单,例如操作工需明确设备巡检的具体内容及频次。

  2.定期开展责任制考核,考核结果与绩效奖金挂钩,将以奖金比例不低于总绩效的15%。

  3.当法规变更或组织机构调整时,1个月内完成责任制修订并组织培训。

  三、安全生产信息与合规审核

  核心要点:收集、更新安全生产信息,识别法律法规要求,制定规章制度,开展合规审核。

  实施指南:

  1.每季度更新化学品反应矩阵表和材质相容性矩阵表,确保信息准确。

  2.建立法律法规识别清单,每半年开展一次合规性评估,形成评估报告。

  3.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每三年全面修订一次,若法规重大变更则及时修订。

  4.每年开展一次合规审核,对发现的问题制定整改计划,限期3个月内完成。

  四、安全教育和培训

  核心要点:制定培训计划,建立岗位能力标准,开展从业人员及外来人员培训,建设安全培训空间。

  实施指南:

  1.新从业人员三级安全教育培训不少于72学时,转岗、脱岗半年以上人员培训不少于24学时。

  2.特种作业人员每两年复训一次,培训记录保存至从业人员离职后3年。

  3.规模以上企业在2025年11月前建成安全培训空间,配备线上学习平台及实操培训设备。

  4.每半年开展一次从业人员履职能力评估,对不合格者进行再培训,仍不合格则调岗。

  五、安全风险管理和双重预防机制建设

  核心要点: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实施风险控制与监测,建设双重预防机制,实现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实施指南:

  1.每年组织专业小组开展一次全面安全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并制定管控措施。

  2.重大危险源每日由主要负责人通过显示屏发布安全风险承诺公告,内容包括装置运行状态及风险管控措施。

  3.按照功能独立原则划分安全风险分析单元,例如将生产装置划分为反应单元、精馏单元等。

  4.利用双重预防数字化系统,实现隐患排查、上传、治理、验收的闭环管理,一般隐患整改不超过3天,重大隐患限期1个月内整改。

  六、设备完整性

  核心要点:对设备采购、安装、分级管理、检验检测、维护维修等全过程管理,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实施指南:

  1.设备采购时严格按照验收标准进行检验,保存验收记录至设备报废后5年。

  2.根据设备重要程度划分管理等级,例如关键设备每月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3.制定设备检验检测计划,压力容器每年度检验一次,安全阀每半年校验一次。

  4.对设备缺陷进行分级管理,重大缺陷24小时内制定整改方案,一般缺陷限期7天内消除。

  七、操作安全

  核心要点:编制操作规程,规范正常操作、开停车管理、报警管理及异常工况处置,实现现场规范化管理。

  实施指南:

  1.操作规程每三年修订一次,新工艺投用前 1 个月完成操作规程编制并培训。

  2.操作人员严格按照工艺卡片执行操作,关键控制指标每小时记录一次。

  3.开停车前编制方案并进行安全条件确认,确认表需经专业技术人员签字确认。

  4.建立报警分级管理制度,关键报警响应时间不超过 5 分钟,每周对报警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5.异常工况处置结束后,3 天内完成溯源分析并修订相关规程。

  八、作业安全

  核心要点:实施作业许可管理,开展作业安全风险分析,加强作业过程安全管控。

  实施指南:

  1.对动火、进入受限空间等特殊作业实施许可管理,作业前开展风险分析并制定控制措施。

  2.作业现场设置专职监护人,监护人需具备应急处置能力并经培训合格。

  3.构成重大危险源的企业应用特殊作业审批数字化系统,实现作业全程监控。

  4.作业完毕后,由作业负责人和监护人共同验收确认,验收合格后签字闭环。

  九、相关方

  核心要点:对承包商和供应商实施准入、作业过程及业绩评价管理。

  实施指南:

  1.建立承包商准入标准,审查资质、人员资格等,每年更新合格承包商名录。

  2.施工作业前审核承包商施工方案,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交底,保存交底记录。

  3.每季度对承包商进行业绩评价,评价结果不合格的立即终止合作。

  4.对供应商实行年度评价,根据评价结果调整采购份额,不合格供应商及时更换。

  十、化学品安全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核心要点:对化学品进行鉴定分类、登记,编制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规范储存管理,加强重大危险源管控。

  实施指南:

  1.新化学品投产前完成物理危险性鉴定和登记,建立危险化学品管理档案。

  2.储存剧毒化学品实行双人收发、双人保管,每月盘点并与备案信息核对。

  3.按照 GB 18218 辨识重大危险源,建立档案并定期检测评估,每半年开展一次应急演练。

  4.涉及高危工艺的装置实现全流程自动化控制,设置安全仪表系统并定期评估完整性等级。

  5.明确重大危险源安全包保责任人,利用数字化系统记录履职情况,每周上传一次履职记录。

  十一、变更管理

  核心要点:对变更进行分类分级,规范申请、批准、实施及验收流程,更新相关文件。

  实施指南:

  1.变更实施前办理申请,开展安全风险评估,重大变更需经专家评审。

  2.变更审批人员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确保风险评估准确、措施有效。

  3.变更实施后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学时不少于4学时。

  4.变更投用后1个月内完成验收评估,更新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等文件。

  十二、应急准备与响应

  核心要点:成立应急救援组织,制定应急预案,配备应急资源,开展应急演练,做好应急救援。

  实施指南:

  1.生产经营规模较大的企业设立专职应急救援队伍,规模较小的指定兼职救援人员,每年开展专业培训。

  2.应急预案每三年评估修订一次,重点岗位编制应急处置卡并张贴在岗位现场。

  3.按 GB 30077 配备应急物资,每月检查维护并记录,确保完好有效。

  4.每半年组织一次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每季度开展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演练后评估并完善预案。

  十三、事故和事件

  核心要点:对事故和事件分类分级,及时上报,开展调查处理,落实整改措施,吸取教训。

  实施指南:

  1.发生事故后按规定立即上报,不得迟报、漏报,出现新情况及时补报。

  2.遵循 “四不放过” 原则调查处理事故,一般事故在30天内完成调查,较大事故60天内完成。

  3.事件发生后7天内组织调查,提出防范措施并落实。

  4.每季度对事故和事件进行统计分析,形成报告并组织内部培训,吸取教训。

  十四、绩效评估与持续改进

  核心要点:确定绩效指标,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持续改进安全管理绩效。

  实施指南:

  1.制定可量化的绩效指标,例如事故隐患整改率、培训合格率等,每月统计分析。

  2.每年开展一次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形成自评报告,针对问题制定改进措施,限期6个月内完成整改。

  3.根据自评结果和改进措施,调整安全生产目标和工作计划,实现持续改进。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